师德师风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建立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组”,统筹教师人才工作和师德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与学院两级组织管理机构的作用,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以校学术委员会、人力资源处、工会、二级学院为主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管理体系。学校党委是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党委教师工作组负责具体协调师德师风建设和处理失范行为等工作,与学校的教授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科研伦理委员会等协同开展相关工作;人力资源处是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牵头部门;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承担管理范围内的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
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制度。学校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全方位引导广大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将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的内在理念和自觉行动,加强师德师风文化内涵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推动良好师德的养成。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制定并执行《上海科技大学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明确教师基本行为规范和师德负面清单,以及相应处理流程和办法,强化师德师风监察监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加强对师德师风的教育培训。学校将师德师风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融入教师职前准入和培养、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在新上岗教师培训过程中,突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宣传,强化师德意识、树立职业精神。要求教师遵守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一旦有诉则严查必究。在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大力倡导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优良教风。学校要求教师带领本科生参加三大实践,即社会实践、产业实践、科研实践,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共同体验国情民情,了解社会与产业,师生共参加、同进步。
完善对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估。学校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的聘用、考核、晋升、评优、项目申报等各个方面。明确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坚持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学术道德和职业精神”作为教师招聘和职称评定的首要条件,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零容忍。通过评选、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宣传典型教师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模范带头作用,营造浓厚的学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形成。
二、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在学校坚持不懈的工作下,广大教师秉承优良的师德师风精神,自觉严格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身示范,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认可。许多教师在建校早期承担了大量的学院筹备和服务工作,如创建专业课程体系、筹建教学实验室等;在人手紧缺时期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且保质保量地完成。
教师们在课堂内重视将立德树人和思政教育融入教学,通过介绍新中国科技艰苦探索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唯物历史观,认清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并激发科研报国的热情。教师们在课堂外也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活动,言传身教做好育人榜样。学校致力于将师风建设塑造为学校文化,建校至今未发生师德失范和学术诚信违规情况,未出现严重的教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