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达学院高层楼宇火情应急疏散与扑救预案

发布时间: 2023-11-23

 

上海立达学院高层楼宇火情应急疏散与扑救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增强高层楼宇整体应对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危险性分析

  1.高层楼宇建筑特点

  1)垂直距离较高,约为33~59米;走廊长度约50~60米;

  2)装修高档,可燃性高分子材料使用较多;

  3)设备复杂,用电负荷大;

  4)竖向井道多;

  5)建筑容积率高,人员比较密集等。

  2.火灾危险性分析

  鉴于以上建筑特点,高层楼宇在火灾方面具有如下危险性:

  1)建筑垂直距离高,人员疏散及火灾扑救比较困难,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施救高度有限,只能立足自救,对建筑物本身的消防设施要求高;

  2)诱发火灾的因素较多,主要以电气等火灾为主,再加上部分学生防火意识淡薄(有规不行,有章不依),从而引发火灾;

  3)由于高层建筑竖向井道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垂直蔓延很快;

  4)一旦发生火灾,由于装修材料混杂,通常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有害气体,很容易使人在短时间内中毒窒息而死。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后保处根据所管辖区配置消防设备、设施的不同情况,依据本规程制定相应的火警、火灾应急处理预案,成立应急处理小组和义务消防队,明确分工,保证发生火警、火灾时,通讯畅通,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和义务消防队员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开展灭火工作。

  (2)后保处火警、火灾应急处理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员按照自己制定的应急处理预案每年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消防演习。

  (3)火警、火灾应急处理小组应包括后保处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及高层公寓楼宇所有相关管理成员,分成指挥组、灭火救援组、警戒组、设备组、疏散救护组。指挥组应由安全保卫工作领导担任,灭火救援组、警戒组应由义务消防队员担任,设备组由设备维修人员担任,高层楼宇物业管理人员担任疏散组,医务室担任救护组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

  (1)当自动报警系统显示火警信号或接到火情报告后,消防控制中心值班工作人员应立即通知巡逻员,同时,坚守岗位,密切注视火警动态。

  (2)巡逻员接到通知,应立即携带灭火器、简易呼吸面具和插孔电话从楼梯赶到报警现场查看确认:

  a)属火警,就近打破手动报警按钮报火警,同时通过手持对讲机、电话插孔或固定消防电话向消防控制中心报告火灾的发生,并简要说明火灾情况;通知、组织就近疏散;迅速开展灭火工作,如火势较大,就地打开消火栓,展开水带、水枪,组织灭火工作。

  b)属自动报警系统误报,即时通知消防控制中心值班工作人员复位;若因设备故障不能当场复原的,应及时上报并通知维修组进行检查修复。

  (3)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手动报警信号或巡逻员的电话报警后,立即通知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并通过电梯对讲机通知电梯中的人员按下最近楼层的按钮待电梯门打开后迅速撤离电梯,从紧急通道撤出高层公寓楼。

  (4)安全保卫工作人员首接通知者,应立即拨打"119"报火警,告知火灾发生的地点、位置、楼层以及是否有人被困;通知维修工;报告安全保卫工作值班领导,安全保卫工作值班领导接到火警后立即逐级上报校领导。

  (5)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应联动操作或直接打破消防电梯的消防开关玻璃,将消防开关合上,迫降消防电梯,使之处于消防功能服务状态,供消防人员使用;待乘客已安全撤离电梯后立即切断除消防电梯外的其它电梯的所有电源。

  (6)消防中心值班人员应监视消防设备运行状态,若有消防设备没有启动,应在联动柜上强制启动。

五、应急处置

  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成立高层楼宇火情应急疏散与扑救领导小组:

  组 长:陈西峰、黄亚钧、张天启

  副组长:蔡中奇、祁焱华、董珊珊、韩乔

  成 员:张鹏年、洪君、牛强、何刚、刘光星、顾丽霞、汪文平、赵树多、何香君、徐桔、王宁、李慧、徐乐、姜彬、焦中明、朱方胜、李光布、李荣、史跃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 任:张鹏年

  成 员:郑贺春、洪君、牛强、何刚、赵树多

  具体职责是:

  1、掌握突发安全事件的全部情况,按领导小组的要求收集、汇总、上报有关情况,下达上级指示精神。

  2、统一调配人、财、物,负责做好处置事件的具体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

  3、负责安排值班,督促检查反馈各组工作落实情况。

  4、调动机动车辆。

  5、接待安排上级主管部门的调查。

  接到报警后,安全保卫工作值班负责人应迅速赶到现场并应迅速通知相关所有人员赶至现场,在公安消防队还未到来之前应迅速启动火灾应急预案,将所有值班人员分成若干具体小组,明确各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

  (一)指挥组

  组 长:牛强

  1)由安全保卫工作值班领导担任灭火救人工作总指挥,保证通讯畅通。

  2)组织火情侦察、掌握火势发展情况,确定火场的主要方向,及时召集力量;向各组明确布置任务,检查执行情况。

  3)公安消防队到达现场时,及时向公安消防队报告火情,并将指挥权及时移交给公安消防队领导,服从统一指挥,按照统一部署带领员工执行。

  4)打开消防中心的消防广播,供指挥人员按疏散顺序指挥大楼内的人员从消防通道疏散。

  (二)灭火救援组:

  组 长:陈俊

  成 员:微型消防站人员

  1)由义务消防队员担任。

  2)接到火警、火灾扑救的命令,带上灭火器材和救生、破门工具(还应根据着火地点消防设施配备情况,选择带上消防水带和室外消火栓专用扳手等灭火器材和救援器材),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按照现场指挥人员的统一安排,从疏散楼梯快速上到着火层和相邻的上下层,迅速展开水带,接上水枪和消火栓,先打开消火栓,再打破消火栓按钮,启动水泵,开始灭火和控制火势蔓延。

  3)若有人被困火中,首先以救人为第一目的。

  4)在不明火势大小的情况下,采取谨慎的态度和安全的操作方法。

  5)若有爆炸危险源,应及时清理,消除危险源。

  (三)警戒组

  组 长:岳仁威

  成 员:安保人员

  1)负责发生火警、火灾的高层公寓楼外围的警戒。

  2)第一时间清除进入高层公寓楼消防通道的阻挡物,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引导消防车行进;

  3)阻止围观的师生靠近着火的建筑物周围,防止灭火和救人时须打烂的玻璃从高空掉落下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四)设备组

  组 长:盛月辉

  成 员:维修服务中心成员

  1)由值班设备维修人员担任,按照各自的分工,各就各位。

  2)负责供电设备安全的维修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切断着火楼层的电源,必要时切断整个高层公寓楼的非消防电,并确保消防应急用电。

  3)负责水泵运行的值班维修工到水泵房观察消防水泵的运行状况,必要时,强启消防泵。

  4)在消防控制中心应留一名维修工,随时根据消防中心监视信号,协助应急处理不能运行的消防设备,关闭相应楼层总电源和高层公寓楼空调通风系统,并保障消防设备正常工作。

  (五)疏散引导组

  组 长:顾丽霞

  成 员:各学院辅导员、公寓管理中心全体人员

  1)负责高层楼宇火情状况下人员疏散。

  2)日常需加强配合演练。

  (六)救护组

  组 长:俞新弟

  成 员:吴美娟、陈文蕾

  1) 接到火情通报,立即到现场,保证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畅通。

  2) 按消防控制中心的消防广播指挥的疏散顺序,负责现场群众从楼梯疏散,疏导、护送师生有秩序地疏散至安全区。

  3)逐房检查,核实疏散人员是否安全撤离火灾现场。

  4)对受伤的人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和处理,对重伤者,联系救护车并护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七)通讯保障组

  组 长:李慧

  成 员:陆诚一

  1)对现场通讯设备进行保障,确保应急救援频道通畅。

  2)对现场通讯设备进行控制与管理,清除通讯干扰。

  (八)后勤保障供应组

  组 长:洪君、赵树多

  成 员:张发银、赵金成、陈杰、万官梅、王悦

  具体职责是:

  1、提供火场救援所需物资,确保物资供应正常。

  2、搞好应对火情事件所需设备、设施物资的采购、供应工作。

  3、提供救助用房及相关的仪器设备。

  (九)财务组

  组 长:何刚

  成 员:财务处全体人员

  具体职责是:

  1、保障处置安全事故期间所需的资金。

  2、搞好财产损失的评估和统计。

  (十)宣传组

  组 长:张鹏年

  具体职责是:

  1、掌握事件过程中张贴的口号、标语、大小字报及散发的传单,积极把握好正确的对外舆论导向。

  2、保证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在事件的各个不同阶段,及时向广大师生通报相关情况。

  3、负责媒体采访的接待工作。

  4、对网络宣传进行监控。

六、应急结束

  (1)扑灭火灾后,警戒组应保护火灾现场。

  (2)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人应查明或协助查明火警、火灾原因,核实或清查火灾损失情况,向上级领导提交火警、火灾报告。

  (3)后保处应安排清洁人员清理地面水渍。

  (4)恢复供电前,负责电气设备安全的维修工应确保损坏线路已恢复正常。

  (5)配合公安部门完成现场保护、线索调查和取证等工作。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亭公路1788号

邮编:201609

电话:021-57800625

Copyright 2018-2023上海立达学院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98725号-1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博

  • 关注官方抖音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09 09:42:18